捆绑和脱缚详解2:平端双臂的反绑

转载文章 作者:舞叶 原文发表在知乎专栏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22633

~~~

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五花大绑是一种可以紧捆住被绑者令其无法挣脱的绑法,虽然捆绑效果好、捆绑过程快,但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对于作为一种游戏娱乐的捆绑来说,五花大绑适合作为一种迅速捆住被绑者或者短时间内给予被绑者强烈刺激的绑法,但除非捆绑者的手艺非常娴熟,这种绑法并不适合长时间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办法之一就是在基础的五花大绑时增加许多辅助绑绳,比如国内捆绑技术好的缚师,在捆男生时采用这样的绑法:

图1 图2

这两张图也证明享受捆绑的乐趣与性别无关。男生的柔韧度一般较差,所以在捆绑时倾向于采用更复杂的辅助绳。不仅多道绑绳装饰在健美的肌肉身材上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而且也会增加挣脱的难度。在不需要依靠把手腕吊高来拉紧捆绑的情况下,小臂的捆绑就会更像图2中那样近似于平行端在背后。在当前流行于发达国家的捆绑游戏中,这种平端双臂的反绑一般以“高手小手缚”这个来自日本绳缚文化的名字为人熟知。

在台湾地区作者出版的《绳缚本事》一书中,考究过日本绳缚文化的来历,提出日本古代的捕绳术可以看成是绳缚文化的起源。本文作者赞同这一观点。图3中展示出“方圆流”捕绳术的18种绑法,可以看出大多数绑法都是以在背后反绑平行的双臂为基础。

图3

发展至今,捕绳术作为武道技巧的一种依然可以在课堂上看到:

图4 图5

图4和图5分别是用于押解俘虏和把俘虏捆绑在原地的捕绳术技巧。可以看出这两种捆绑都充分考虑了被绑者能够被以这样的姿势长时间(十几个小时到一两天)捆绑而不会因过紧而伤残,但大臂、小臂和脖颈上的绳圈也会相互牵制使被绑者难以挣脱。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绕过脖颈的绳圈打有不会被拉紧的死结,也就避免了被绑者因为绑绳勒紧脖子窒息身亡的危险。被绑者在这样的捆绑姿势下感觉难受的唯一原因将会是双臂长期处于反绑姿势带来的肌肉酸痛,但是作为在武道搏击中失败被缚的一方来看,这也算不得不默默承受的惩罚。

以这样的捕绳术为起源,一种在身前和身后让绑绳形成大菱形的菱绳缚出现在绳缚文化中:

图7 图8

图7和图8展示出菱绳缚的基本绳路形式,身体前后的菱形绳路不仅进一步避免了捕绳术中绳圈套住颈动脉导致缺氧的风险,而且在两侧对大臂形成了有效的加固,再和腰上的绳圈相结合确保反绑的手腕牢牢固定在背后绑定的位置无法移动。只要在手腕处捆绑时避免因过分勒紧血管和神经而导致缺血或神经受伤,菱绳缚可以允许被绑者安全保持着这样的姿势相当长时间。

在捆绑游戏中,对安全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在身后平端双臂的高手小手缚最终出现了,而且广受欢迎:

图9

图9所示最基础的高手小手缚展现出这种捆绑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在胸前上下各绕过两大绳圈,将大臂与身体固定,并和背后捆绑小臂的绳圈相连;其二,背后捆绑小臂的绳圈是大致捆住小臂中段的位置,所以被绑者的手伸到了左右两侧,可以从身体前面看到。这样就完全的避免了绑住手腕神经、血管密集处的风险。高手小手缚也因此成为最普及的一种捆绑姿势,给人们留下绳缚文化的基本印象。其结果是,高手小手缚作为一种颇为现代的捆绑方法,从开始定型到当今可能也只有半个世纪左右,但这种绑法给人们留下的感觉,已经像图10中Kasumi Hourai缚师的捆绑这样,与和服、日本风格的室内装修这些元素一起,是一种令人感到颇为传统的绑法了。

高手小手缚普及推广的另一个原因,是这种捆绑方式有益于增加装饰性的辅助绳,提高捆绑姿势的观赏美感。图10可以给我们以这种绳缚美的基础感受。为了更全面地展现这一点,还可以推荐图11~13中Nawashi Monko的多幅作品来说明。图11和图13都是在典型的高手小手缚基础上增加绑绳形成的衍生绑法。可贵的是,这两种修饰绳都不仅仅依靠在基本绳圈上增加绑绳来塑造一种富有对称美、牢固难以挣脱的观感,而且也对高手小手缚的胸下绳圈进行了辅助固定,使其难以从被绑者的大臂上滑脱。图13展现出图12中绑法的背面形象,从上背4路形成菱形的绑绳往下,是由累累绳结串结而成多重横向绳圈,其中包括捆住大臂的胸上下两个绳圈,也包括绕到大臂和身体侧面之间紧固绳圈间隙的多个绳圈,这些绑绳和小臂上绳圈的相互牵制不仅使被绑者的小臂即使略有活动空间也无法挣脱,也没有一处绑住手臂的绳子会因为肢体的挣扎拉扯而过分勒紧,危害被绑者安全。总之,绑法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成为不仅具有美感,而且防止被绑者挣脱,更能保证被绑者安全的完美捆绑。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从高手小手缚衍生发展得到这些在身后平端双臂的绑法,普遍地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因此在捆绑游戏中对被绑者进行悬吊时,常常会成为首选。图14中,一名男生就是以高手小手缚的简单变体捆绑上身后吊起,再辅以大腿的绑吊绳,在空中形成类似坐姿的样子。可以认为这是一种“悬坐”的特别体验。图15和图16是esinem开展的侧身吊教学,被绑者的上身绑成和图11中一样,由大臂上的两个绳圈承担上半身的重量,腰臀部、双腿的重量则由另外几根吊绳分散。被绑者在这样的姿势下感觉自然轻松,而且捆绑者因为是逐一吊起被绑者身体的不同部分,也无需过分费力。

图14

图15

图16

在各发达国家普及的绳缚表演中,人们都会看到高手小手缚的身影。图17的Daniel Cardoso摄影作品中,黑衣女围绕在红衣女身边,以高手小手缚的最基本形式将她慢慢捆绑起来,期间黑衣女缚师的神态、动作都极富表现力,整场表演就是一次以捆绑为主题的舞蹈。图18展现出Hajime Kinoko的创意捆绑:用染有荧光剂的绿色棉绳以高手小手缚捆好演员,在剧场内调暗可见光,以紫外线照射舞台后绑绳发出绿色荧光,在演员的身体上形成一种梦幻般的图案效果。

图17

图18

当然,也有缚师不会拘泥于高手小手缚这种必有上下绳圈经过胸前的捆绑形式,只要保证被绑者处于在背后平端双臂的反绑姿势,并且不会有绳圈过分勒紧被绑者的肢体即可。图19、图20中的被绑者依然被上下两圈横贯背后的绑绳固定大臂,但这两个绳圈在身前是与绑绳菱形交叉绑成的绳网连接,不仅使被绑者无法挣脱,也有美观的视觉效果。

图19

图20

必须指出,即使是专门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兼具美观和捆好后无法挣脱的这一系列绑法,也不意味着被绑者可以长达24小时甚至数天地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原因在于长时间地保持反背平端双臂的姿势会导致体位性窒息,也就是说,被绑者会因为呼吸肌的疲劳而慢慢丧失呼吸能力窒息死亡。一般来说这种事故极少有可能会发生。

万一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绑成在背后平端双臂的反绑姿势无法挣脱,但可以步行、跳、翻滚挪动的话,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可以割断或磨断绑绳的工具,或者设法向他人求救。这种绑法没有在短时间内对人带来生命威胁的不安全因素,可能会让被绑者不适的唯一原因是几小时到十几小时的捆绑使肌肉酸痛。对于图9、图17这样最简单的高手小手缚,被绑者以首先挣松大臂上绳圈,让胳膊可以在手腕反绑的情况下拥有更大活动范围为前提,也可以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挣脱捆绑。

发表回复